鲁网10月11日讯泰安华鲁装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智能化的生产线忙碌而有序,工人们正专注的操作着各种设备,在这片充满“重工业味道”的环境里,科技的温度却无处不在。
华鲁装备自主研发的长15米、宽5米的“钢铁长龙”——智能柔性板材成形产线在近期北京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套设备从自动上料、精密较平、铣削坡口,再到卷制成型、自动出料,全程无人操作,一气呵成。华鲁装备正高级工程师钱建新指着这套正在运行的设备介绍说:“它能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自动调整生产工艺,快速适应不同的规格、材质板材的加工要求,且坡口直线度误差不超过0.5毫米,卷板椭圆度可控制在2毫米内。”
针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路径,国家税务总局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聚焦行业特点,安排税务人员逐项拆解华鲁装备所需的税收优惠政策,手把手协助整理留存备查资料,依托华鲁装备的税收数据为其量身打造了数据画像,同时实现经营特征的动态分析,针对各类生产工艺,指导企业规范归集各类研发费用数据,确保政策精准落实,这一系列的税务帮扶,让华鲁装备走上了智能生产的快车道。
在税务部门的支持下,企业不断实现新的技术突破,让产品精度再上新台阶,支撑了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截至2024年年底,华鲁装备拥有国家专利130项,其中发明专利42项;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3项;起草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24项。同时,华鲁装备借助5G专网实现跨国远程诊断,通过区块链技术对超过1000项工艺参数进行全程追溯;设备健康管理系统则可以实时监测运行状态,提前预警故障,大大提升了生产的可靠性。
“税务部门不仅成为了我们的‘业务辅导员’,更让我们学会了如何预防风险,助力企业将税务风险防范于未然,这让我们有了更多资金用于工艺研发,也有了更多的底气去挑战技术难点。”钱建新说。
下一步,泰安高新区税务局将不断健全对企服务机制,做到全链条跟踪产业需求,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搭建税企沟通桥梁,助力企业创新,为高端装备国产化、数字化转型注入持续“税动力”,绘就税企携手的新画卷。(通讯员崔乐天)
全国前三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